名與實未必相副是普通常識,名稱不過是方便來辨別、指涉的標籤,與實際指涉的對象沒有必然的關係。然則多半人卻經常混淆名與實,以為名稱不好就可能帶來厄運,父母給新生兒取名往往絞盡腦汁,設法取個大吉大利的好名字,於是乎「寶珠」滿街滾,「雅婷」居然可以雅到俗不可耐。


植物世界也是,取個好名就風光大賣,例如狀元紅與福木;苦楝就真的好冤枉,因為它的名字的發音無論國、台語唸起來都不討喜,「苦戀」誰喜歡?「苦練」也未免太辛苦了;台語諧音成了「可憐」更不吉利。尤其新舊歲交替之際,苦楝樹全株呈現枯死的樣子,過年時節凋零枯萎的景象,成了不吉祥的象徵。


其實,春天苦楝樹盛開,輕風徐來,淡紫色的苦楝花隨風如白雪飄落,散發出淡淡幽香,展現出浪漫的詩情畫意。春日時百花爭豔,苦楝開花時節在桃花之後,元朝詩人朱希晦也在作品中提到:「門前桃李都飛盡,又見春光到楝花」。

苦楝為楝科、楝屬植物,別名不少,苦苓是大家最熟悉的(拜作家苦苓之賜),還有楝樹、金鈴子、紫花樹、旃檀等等,英語系國家對楝樹通稱China treechina berry,也讓旅外的游子更添思鄉之情。原產地在日本、中國、印度、琉球和台灣本島;是台灣原生植物,遍生於台灣平地及中低海拔丘陵,最高可達 500 公尺處。

苦楝花絲相連成淡紫色筒狀,花多數,甚開張,花冠徑 1.4~1.8 公分,腋生,圓錐花序;花序長 15~25 公分,有毛茸;花萼短,五裂,裂片三角形,長 0.3~0.5 公分,先端銳尖,外面有毛茸;花瓣五枚,少數亦有 6 枚者,離生,覆瓦狀排列,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 1~1.3 公分,寬 0.3~0.4 公分,先端鈍,擴展,雄蕊筒紫黑色,與花瓣同長;花蕊 10,子房?生於短的花盤上,5~6 室,每室內含胚珠 2 枚,花柱短,藏於雄蕊筒內,柱頭頭狀;春天開花;具有香味。





葉序為大葉互生、小羽片對生;2~3 回奇數羽狀複葉,無托葉,長 40~85 公分,對生或互生;小葉每邊 2~3 枚,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 3~5 公分,寬 1.5~2 公分,先端銳尖或漸尖,基部楔形或略鈍,膜質,邊緣呈銳鋸齒或有齒裂,幼時在葉脈處光滑或有柔毛;

葉兩面平滑,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側脈每邊 9~10 枚,並不顯著。

苦楝為落葉喬木,不畏潮風鹹土,生長快速,喜高溫,可防風、抗旱,通常用於行道樹、園景樹,台灣高速公路兩旁種植了不少;也適合作為海邊造林的樹種。材質優良可作家俱,箱櫃尤佳,其葉及果實置於櫥櫃,有防蟲效果,十分的天然好用;以往在中國家戶間就種上幾棵苦楝,木材作成傢俱作為女兒的嫁妝,所以苦楝又稱為「女兒樹」。

樹高可達 15 公尺以上,直徑 50~80 公分;樹幹通直,樹皮暗褐色或灰褐色,有深刻不規則深縱裂紋,皮孔不顯著,常有樹脂凝結在枝幹上。台北榮民總醫院石牌院區庭園的這一棵苦楝樹形優美,盛花時節滿樹粉紫,美不勝收。

果實呈核果狀,橢圓形,徑 1~1.5 公分,成熟時呈黃褐色,鳥雀喜歡覓食,尤其是白頭翁。內果皮木質化,變成一個堅核,核內再分成六室,每室有種子一粒。種子可以入藥,就是「風鈴子」,但是木材味道苦,所以稱之為苦楝,根皮、莖皮有毒的,果熟期的毒性最大,誤食則嘔吐、腹痛、暈眩、抽搐,以致麻痺而死。


花瓣乾枯之後,初果逐漸形成,



熟果到冬天才逐漸轉黃,

某些宿存的果實到來年春花已開仍吊掛於樹梢,生命的熟成與萎謝形成了強烈的對比。

苦楝在民間信仰中,存有許多禁忌,例如它的樹心是黑色的,因此不能用來做神桌,也不能作墊腳;在喪葬文化中,父喪,孝子要持竹竿,表示父親氣節常存;母喪,孝子要持苦苓,代表懷念母親含辛茹苦的恩情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處處禪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