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2年的秋分日,一大早在竹子湖產業道路邊的芒草上,見到了這隻斑石蛉的雌蟲,緊緊抱著芒草葉休息。


怎麼知道它是雌的呢?因為雄蟲的觸角是羽毛狀,體長39mm

這隻是三月底在中興路上遇見的雄蟲,看它緊張的模樣,怪可憐的,只拍了一張照片就放它去了。


雌蟲的觸角則是絲狀,體長達40~55 mm,這一隻有我的食指那麼長哩,當然是雌蟲



斑石蛉 Neochauliodes sinensis meridionalis Weele, 1910俗稱魚蛉、石蛉,魚蛉科台灣已知4 7種,屬於脈翅目、廣翅亞目的魚蛉科。

魚蛉科昆蟲的生活史為卵→幼蟲→蛹→成蟲,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。

本種又稱櫛角石蛉,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,成蟲常棲息於溪流附近的環境,白晝於葉背休息,夜晚出沒,具趨光性,常見於山區路燈附近的樹林或草叢裡休息。


成蟲前胸背板通常近似長方形或有黑色條紋,前後翅寬大,褐色或有黑斑,大顎尖銳而發達。


斑石蛉體色黃褐色,前胸背板紅褐色,翅面透明且密布褐色的雜斑,近前緣及翅端的斑點較小且密集,下緣具有黑斑,翅膀底色米黃色,翅脈明顯,散生許多黑色的碎斑,觸角及各腳是黑色。



我相機的快門聲多少吵了它,開始擺動觸角了。


幼蟲是水棲性的,樣子像蜈蚣,有8對無節側鰓且腹部末端有鉤狀的尾腳,口器發達,肉食性,能蛇行於溪底的石塊間捕食獵物,至今還沒有機會看到。



2013年5月初,在竹子湖的南磺溪邊遇見了這隻雌蟲,初夏的朝陽映射著它烏黑圓溜的眼睛。


2014年7月下旬終於在竹子湖路邊的車前草叢見到這隻展翅的斑石蛉,還是雌蟲,只來得及拍一張照片就翩翩飛走了。

竹子湖斑翅蝎石蛉.20140720  

20140720補編,更新圖片)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處處禪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