獼猴桃科、獼猴桃屬(Actinidia)原產於亞洲東部地區,屬下約有4060個種的木本植物,而「獼猴桃」則是獼猴桃屬中多個栽培種的通稱,獼猴桃1906年從華中傳入紐西蘭,經當地人悉心栽培經營,育種改良後,果實加大,1934年開始進行商品性栽植,成為一種重要的出口商品,稱之為「奇異果」kiwifruitkiwi指的是鷸鴕,又譯為幾維鳥、奇異鳥、奇威鳥,是紐西蘭的特產,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,鷸鴕因其尖銳的叫聲「keee-weee」而得名。世事難料,橘逾淮未必成枳,原來不產於紐西蘭的獼猴桃竟然成為其國果,每年還賺進大把外匯,之後美、法、英、意、日等國也相繼引種。

獼猴桃屬分布在中國大陸(主要集中在河南省、陝西省的秦嶺地區及其餘脈與太行山區,以及湖南省西部的武夷山區)、台灣島、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,並且向北延伸到西伯利亞東南方,向南延伸到中南半島。早在二三千年前的《爾雅》、《詩經》中就有關於獼猴桃的記載。明朝的《本草綱目》中說「其形似梨,其色如桃,而獼猴喜食」,因此稱為獼猴桃。

依據2011年謝東佑等《台灣原生獼猴桃數值分類與分類定模之研究》一文,台灣原生獼猴桃共有4種及1變種,該文將台灣植物誌第二版中記載的硬齒獼猴桃(Actinidia callosa)訂正為腺齒獼猴桃(A. rufa),駝齒獼猴桃(A. callosa var. ephippioidea)也併入腺齒獼猴桃中;
而紅莖獼猴桃(
A. rubricaulis)則訂正為異色獼猴桃(A. callosa var. discolor);
台灣羊桃(
A. chinensis var. setosa)提升為台灣特有種;
另台灣產四萼獼猴桃(
A. tetramera)實為軟棗獼猴桃(A. arguta)之錯誤鑑定,已予更正。

腺齒獼猴桃(山梨獼猴桃)為落葉至半常綠的多年生木質藤本,原產日本、台灣。台灣分布在中、北部中低海拔150~2200公尺的山區,生長在林緣、路邊,性喜半陰環境。

枝幹可以發育到直徑幾十公分,粗壯的樹莖讓人以為它是棵「樹」,腺齒獼猴桃的小枝條無毛,葉片和嫩枝被紅褐色微柔毛,髓部有階梯狀中隔。

單葉互生,紙質,葉片卵形、寬卵形或圓形,葉長5~13cm、葉寬3. ~8 cm,先端銳尖,基部鈍圓形,粗細鋸齒緣,

兩面無毛,側脈5~8對,葉柄長2~7 cm





腺齒獼猴桃雌花與雄花白色稍帶水紅色,可與其餘四種獼猴桃區分;

聚繖花序,單瓣腋生,雌雄異株,雄花序花較多;



雌花序較少,有花1~5朵,子房密生絨毛;花白色,基部常帶紅色;花萼4~5片,卵形,長5~8 mm,先端尖或圓;

花瓣5,倒卵形,長約1cm;子房圓形,4.5-5.7mm,密被絨毛,花期在春季。



果期在夏季~秋季,漿果倒卵形至橢圓形,3~4分,寬約2~2.5分,被有痂狀鱗片和褐黃色絨毛,成熟時皮孔不明顯,

結果後柱頭轉成咖啡色,仍然掛在初果的尾巴上,果實成熟後逐漸掉落,

花萼宿存。原生的獼猴桃果實約只有2.5公分寬、4公分長,在中海拔地區是野生動物重要的食物之一。

果實的剖面與奇異果相同,果肉綠色且多汁,黑色的種子細小散生於果肉中,這是生長在竹子湖路邊的腺齒獼猴桃,傳聞酸澀難入口,我並沒有試過。
種子還沒成熟,是白色的。



獼猴桃果肉綠似翡翠,吃起來甜中帶酸,口味清香綿長,相當爽口。由於其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,確是「果中珍品」、「維生素c之王」,早已是熱門水果。獼猴桃尤其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,在每百克鮮果中含有維生素c100~400毫克,比柑橘高5~10倍,比蘋果和梨高20~30倍,所以也稱「維生素果」。

(20130728補編,補充圖片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處處禪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